創建的歷史
追求一種聲音
文/洪川
文/洪川
2001 年中秋,我正從塔克拉馬干沙漠回到台灣。鄉野情的阿樵邀約我和一群戶外好手談談他對台灣戶外活動的願景。其中,對我提到活動的專業性。一般人多認為爬山、露營、、、哪須要什麼專業性﹖或是認為它只是另一種商機罷了。
我思考了許久,回想過去的爬山經驗,不管獨自一人或是跟隨社團、協會,在路徑中總會發現人遺留的垃圾或剩餘的食物,在營地總有陣陣惡臭,或是遺留下來的衛生紙,在山莊,半夜總會被沒有紀律與經驗的隊伍吵醒、、、太多太多不愉快的事,難道從事戶外活動一定要逞口腹之慾,一定要滿足攻頂看日出的成就感﹖對於山林世界,我們人類好像很自私,沒有什麼準備,好像很多基本常識都沒有,就恣意進入山林。
後來阿樵邀我籌組鄉野情自然探索家族;集合生態、登山、單車、溯溪等人才成立一個戶外活動的領隊與諮詢的平台。
要求與挫折
身為專業且職業嚮導的要求,不似過去傳統嚮導只要會爬山只要會帶路就好、、、
我認真思考一位專業嚮導所必須的能力,畢竟獨自爬山與帶隊是不一樣的!過去所認證的登山嚮導証並沒有測驗帶隊能力與領導統御這門藝術,且認証過程似乎太簡易了些。我開始蒐集了一些國外的嚮導訓練的資料,其中日本的嚮導必須具備氣象學的能力和美國高山嚮導要求隊員與嚮導比的規定,因為其中談到:「在緊急事件中,一位優秀嚮導能有效掌握隊員狀況大概是 4 到 5 位。」逐漸我開始有嚮導要求的頭緒,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堅持在高山領域,一個嚮導上限只能帶 6 位隊員,且出隊前 3 天一定讀氣象的走勢。
我的想法得到許多嚮導的肯定,但也被許多嚮導質疑﹖最大的問題就是隊員與嚮導比例,因為隊員人數的減少,活動費就相對增加,在當時協會的低價位,或是商業隊伍 15 人才開隊,以高人數來降低成本的作法,招生的確不易,我又不能對領隊嚮導降低嚮導費,所以有時出完一隊,我還得墊一些錢。多方的難題;想支撐一個職業且專業嚮導,是沒那麼容易。
一直希望大家對自然山林,不是恐懼的;背著一大堆東西,盲目踩著嚮導走過的步伐,一趟下來只有辛苦的回憶。出隊前我們一定開行前課程,教隊員看地圖,知道你與山的相對位置,新手會從基本的裝備開始,功能的使用與背包的裝填、、、與 LNT 的觀念與要求,並推動「輕量化」的觀念,做到即使背著睡袋和公糧都比免背睡袋公糧的商業隊還輕盈。因為我們不只帶你上山,還傳授著能力。
04年為成為立案工作室而準備。首先架設了網站 至此從鄉野情自然探索家族分出一獨立的戶外活動網站,「基地營自然探索團隊」正式誕生,其中美涼、文哲、偉忠、政翰、乙華各方面的年輕好手陸續加入,讓「基地營自然探索團隊」成為全方位完整的戶外活動平台。
05年所有正嚮導在自我要求下,均通過 WFR 野外急救訓練 72 小時認証的測驗。這一認証不僅提升所有嚮導成員的素質,對於參加活動的隊員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非征服的欣喜
曾經帶領一隊,緩緩走上雪山主峰,到達主峰頂,大家沒有呼喊,也沒有急著與主峰頂照相。所有隊員不約而同靜靜坐下來。他們看著雲,看著圈谷的一草一木,吹著風、、、徐久,其中一隊員告訴我:「他從來沒有聽得這麼清楚!」他感動,我因隊員的話也感動。「爬一座山能讓人領悟到非征服的欣喜。」我從隊員身上知道我們永遠的方向。
方向須要一群人來聚合,才可擴展成希望的地圖。基地營團隊曾經的嚮導成員和現有的嚮導成員,只是聚合的初衷,未來更須要更多的隊員認同、聚合,才可能構成希望的山林地圖。
最後,在此短短篇幅感謝過去的嚮導成員:有您曾經的付出,基地營才能走到現在,也感謝現任的嚮導成員:有您們的堅持,台灣的山林才能永續未來。
我思考了許久,回想過去的爬山經驗,不管獨自一人或是跟隨社團、協會,在路徑中總會發現人遺留的垃圾或剩餘的食物,在營地總有陣陣惡臭,或是遺留下來的衛生紙,在山莊,半夜總會被沒有紀律與經驗的隊伍吵醒、、、太多太多不愉快的事,難道從事戶外活動一定要逞口腹之慾,一定要滿足攻頂看日出的成就感﹖對於山林世界,我們人類好像很自私,沒有什麼準備,好像很多基本常識都沒有,就恣意進入山林。
後來阿樵邀我籌組鄉野情自然探索家族;集合生態、登山、單車、溯溪等人才成立一個戶外活動的領隊與諮詢的平台。
要求與挫折
身為專業且職業嚮導的要求,不似過去傳統嚮導只要會爬山只要會帶路就好、、、
我認真思考一位專業嚮導所必須的能力,畢竟獨自爬山與帶隊是不一樣的!過去所認證的登山嚮導証並沒有測驗帶隊能力與領導統御這門藝術,且認証過程似乎太簡易了些。我開始蒐集了一些國外的嚮導訓練的資料,其中日本的嚮導必須具備氣象學的能力和美國高山嚮導要求隊員與嚮導比的規定,因為其中談到:「在緊急事件中,一位優秀嚮導能有效掌握隊員狀況大概是 4 到 5 位。」逐漸我開始有嚮導要求的頭緒,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堅持在高山領域,一個嚮導上限只能帶 6 位隊員,且出隊前 3 天一定讀氣象的走勢。
我的想法得到許多嚮導的肯定,但也被許多嚮導質疑﹖最大的問題就是隊員與嚮導比例,因為隊員人數的減少,活動費就相對增加,在當時協會的低價位,或是商業隊伍 15 人才開隊,以高人數來降低成本的作法,招生的確不易,我又不能對領隊嚮導降低嚮導費,所以有時出完一隊,我還得墊一些錢。多方的難題;想支撐一個職業且專業嚮導,是沒那麼容易。
一直希望大家對自然山林,不是恐懼的;背著一大堆東西,盲目踩著嚮導走過的步伐,一趟下來只有辛苦的回憶。出隊前我們一定開行前課程,教隊員看地圖,知道你與山的相對位置,新手會從基本的裝備開始,功能的使用與背包的裝填、、、與 LNT 的觀念與要求,並推動「輕量化」的觀念,做到即使背著睡袋和公糧都比免背睡袋公糧的商業隊還輕盈。因為我們不只帶你上山,還傳授著能力。
04年為成為立案工作室而準備。首先架設了網站 至此從鄉野情自然探索家族分出一獨立的戶外活動網站,「基地營自然探索團隊」正式誕生,其中美涼、文哲、偉忠、政翰、乙華各方面的年輕好手陸續加入,讓「基地營自然探索團隊」成為全方位完整的戶外活動平台。
05年所有正嚮導在自我要求下,均通過 WFR 野外急救訓練 72 小時認証的測驗。這一認証不僅提升所有嚮導成員的素質,對於參加活動的隊員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非征服的欣喜
曾經帶領一隊,緩緩走上雪山主峰,到達主峰頂,大家沒有呼喊,也沒有急著與主峰頂照相。所有隊員不約而同靜靜坐下來。他們看著雲,看著圈谷的一草一木,吹著風、、、徐久,其中一隊員告訴我:「他從來沒有聽得這麼清楚!」他感動,我因隊員的話也感動。「爬一座山能讓人領悟到非征服的欣喜。」我從隊員身上知道我們永遠的方向。
方向須要一群人來聚合,才可擴展成希望的地圖。基地營團隊曾經的嚮導成員和現有的嚮導成員,只是聚合的初衷,未來更須要更多的隊員認同、聚合,才可能構成希望的山林地圖。
最後,在此短短篇幅感謝過去的嚮導成員:有您曾經的付出,基地營才能走到現在,也感謝現任的嚮導成員:有您們的堅持,台灣的山林才能永續未來。